谶纬叙事研究 PPT 电子书
格式:
PDF
EPUB
MOBI
TXT
CHM
WORD
PPT
图书简介:
谶纬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富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形态之一,汉儒借助事件的叙述建构其文化秩序,经纬纵横,谶纬相杂。从叙事的角度看,“谶”是重在将不同时间所发生的事件联系起来叙述,使过去发生的事件与正在发生的事件和将要发生的事件之间形成一种神秘的逻辑联系。“纬”则是侧重从叙事空间上铺陈展开,使得预测性言辞系统化、结构化。经纬纵横交错,事件编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事件的产生也因此形成固定的话语机制,由此成为中国叙事传统中独具特色的谶纬式叙事。《谶纬叙事研究》以谶纬对叙事要素的培育为基本思路展开论述,其中包括虚构能力的增长、可能世界的建构、意义的编织、结构与故事的转换生成和人物的符号化等方面。
张泽兵专著的《谶纬叙事研究》共七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本书的学术背景与研究意义,描述相关研究成果,对相关的概念进行辨析,并对研究思路与方法做出说明。
第二章,考察谶纬的文本形态。从文献的角度来看,光武帝刘秀所颁布的图谶八十一篇为定型的谶纬,也是后世学者辑佚试图恢复的文本,可惜我们已经无法窥其全貌。它散落在史传、经传、注疏、诗文选集、类书等典籍文献之中。在流传的过程中,纬中有伪。谶纬的流传文本在道教、古代社会政治预言以及古代天文星象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谶纬采用候、图、符、箓等丰富多样的非常规叙事媒介,还不断地神化叙事媒介,以期增强叙事的权威。从谶纬文本的语言特性来看,谶纬之文的叙事信息呈现片断化的特征,是“可写的文本”。
第三章,从谶纬的发展历史中去考察“虚构的权威”。“从虚构的权威到虚构的经典”是谶纬所走过的一段历程。在这个过程中,谶纬曾经借助虚构的权威获得极大的发展,谶纬的政治功能和神学功能都得到彰显。多虚妄之词的谶纬在这一阶段不以审美为目的,而是攀附在权力的宝座上,享受国策的荣耀。在统治者的推动下,谶纬走上了经典化道路。“儒者争学图纬”,在知识阶层的参与下,谶纬吸收先秦以来的各种虚构因子,包括神话、历史传说、阴阳五行、灾难、祥瑞、符命、图菉等内容。这既汇聚了先秦以来的各种虚构故事和想象世界,承传了原始想象力,也开拓出谶纬的可能世界。
第四章,探讨谶纬的可能世界。谶纬在本质上是虚构的,它的虚构性不仅表现在其中的大量故事中,也表现在它的各种占筮、卦气、星象、历律方面。这些知识看似是对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实质是对世界的想象性表达,继承了人类早期的诗性智慧。谶纬的虚构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渺无边际的可能世界。它拥有一套自己的逻辑规律和解释世界的“可能”的标准,为我们解释世界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不再局限于一个历史的真实世界。谶纬书目的标题就展示出一个神秘荒诞、幽微莫测的世界,似乎可以让人窥破天机。谶纬的可能世界规模庞大,时空神秘,基本遵循天人感应的逻辑。它虽因资料的残缺而零散无序,却能把我们带人一个虚无缥缈的可能世界中。
第五章,从意义编织的角度考察谶纬。谶纬的叙事者用敏锐的目光观察世界,他们生活在一个变动不居的历史中,日月星辰、珍禽异兽包裹着他们的生活。这些事物进入到谶纬之中,成为保存在谶纬文化中的生态记忆。他们以感应的目光去接收“天”发送出来的各种信息符号,万事万物的自然属性经过他们目光的过滤,剩下的只是各种具有警示功能的符号。抽取事物的符号意义是谶纬意义编织的第一步,接着他们从修辞性的角度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语言上的修辞包装。色彩、方位或者其他各种属性的归类是他们进行修辞的手段。色彩已经不是自然的色彩,方位也不再是地理上的方位,自然的物象属性贴上了各种文化的标识。意义编织的第三步是进行结构性构造。谶纬主要回答西汉以来的最为基本的问题:天人关系。这构成了谶纬叙事的深层文化结构,它以各种方式转变成五德终始说、三统论、符命论、灾异说、祥瑞说、占候说等文化表层结构,最终表现在形形色色的故事之中。这种转换结构为故事的生产提供了稳定的生成机制。谶纬文本因此有了无限的改写可能性,这也同时培育起读者的叙事心理期待和叙事思维指向。
第六章,考察谶纬的人物符号。谶纬中的人物是沟通天人关系的重要环节,里面的人物基本上都是接触警示符号的人。因此,他们最常见的行动就是接收、传达符号信息,任何人物的出现都带来各种信息。因此,谶纬中出现了大量的符命、异表和感生故事。纬书中的孔子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不是帝王,却按照帝王的标准来塑造。谶纬的叙事者一大部分是儒生,他们需要孔子成为一个“素王”。于是诸多人物塑造的方法都集中在孔子身上,纬书中关于孔子感生、异表、符命的叙述也就特别多。从谶纬文本来看,这种塑造法为谶纬开拓出“箭垛式人物”叙事的传统。将谶纬塑造的人物放在史传、经传的叙事家族中看,谶纬塑造出来的人物是另一种“可能的人物”。
第七章,探讨谶纬对后世叙事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谶纬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主要在东汉盛行,后虽经打击而风光不再,但它却对后世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它不仅为后世提供了大量的故事,还发展成为一种叙事机制、一种叙事思维、一种叙事心理或是一种叙事价值取向。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历史叙事的深刻影响。谶纬充当历史价值的评判坐标,渗透在历史叙事体例、事件编排和历史叙事话语的编织之中。二是对文学性叙事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既有叙事理论方面的,也有叙事实践方面的。特别是对于小说,谶纬在小说文体的独立性和小说地位的变迁中都产生很大的影响。谶纬与诗歌的结合产生了具有特色的叙事形式——诗谶。另外,谶纬将文学性叙事的因子植入到经学文本之中,为经学保留了文学想象的空间。通过这种方式,文学性叙事渗透到中国的文化根基之中。三是对于日常生活叙事的广泛影响。简易的故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它的生产与传播提供了便利。日常生活叙事中的谶纬作为一种叙事心理期待在文化习俗、禁忌、生活故事中都表现了出来。
本书是唐研究基金会的大型学术专刊,登载有关唐代文学、历史、考古、艺术方面的研究论文和书评。本期有两个主题,一是"從地域史看唐帝國--邊緣與核心"研究專欄,由唐史学者陆扬主持,收入有关研究论文10篇;一是《葛啜墓誌》研究專欄,收入对葛啜墓誌進行釋讀和研究的论文7篇,以及其他关于当代墓志、历史研究的论文及书评,...
120 Likes
《南方传媒研究(第44辑)》站在学术前沿,秉承南方报业独立的学术品格,关注当下的传媒热点问题,分析传媒集团的操作模式,探讨传媒产业的运作理念,剖析传媒文化的精神脉络。分为传媒动态、本期焦点、台湾传媒、记者手记、传媒观察等版块。...
192 Likes
本期话题为报业新趋势,业界活跃人士纷纷各出一道"菜"共同探讨当下的报业新动向....
94 Likes
《复旦大学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丛书:阐释学与跨文化研究》主要内容是以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的著作为基础,讨论阐释学的基本观念,并着重讨论人文研究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意义,以及跨文化理解的问题。《复旦大学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丛书:阐释学与跨文化研究》由该讲座的讲演稿为基础整理加工而成,主要内容是以德国哲学家伽达...
170 Likes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传媒学院主编的《南方传媒研究(46年度记者2013)》站在学术前沿,秉承南方报业独立的学术品格,关注当下的传媒热点问题,分析传媒集团的操作模式,探讨传媒产业的运作理念,剖析传媒文化的精神脉络。《南方传媒研究(46年度记者2013)》内容包括《红嘴乌鸦》、《技术分析胜于政治表态》、《我的南方梦》...
79 Likes
《古代宪法与封建法》研究的主题是17世纪的英国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当时英国的宪政思想作为对其历史的信仰,建立在其古代与惯常的普通法的基础之上。在16和17世纪,最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之一是研究法律——每个国家所表现出的历史观部分地是其法律的产物,也因此又反过来影响自己的历史。在厘清17世纪英格兰的历史观与法律...
95 Likes
谶纬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富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形态之一,汉儒借助事件的叙述建构其文化秩序,经纬纵横,谶纬相杂。从叙事的角度看,“谶”是重在将不同时间所发生的事件联系起来叙述,使过去发生的事件与正在发生的事件和将要发生的事件之间形成一种神秘的逻辑联系。“纬”则是侧重从叙事空间上铺陈展开,使得预测性言辞系统化、结构...
81 Likes
本书为《新京报传媒研究》书系第一卷,从特别聚焦、第一现场、新媒体研究、传媒伦理、深度观察、对话传媒人等方面,对《新京报》2012年度新闻获奖作品及版面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并收录了部分编辑记者的采编心得和传媒学者的感悟文章。在2013年11月《新京报》10周岁生日之际创刊出版,有着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它还是献给新闻...
142 Likes
基于共通的治学理念与研究领域,2009年10月复旦大学"中古中国共同研究班"成立。核心成员为来自历史学系、文史研究院、汉唐文献工作室、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中文系五个单位的十二位"新生代学者",还有校外和海外学者作为"通讯研究员"和"客座研究员"加盟。研究班致力于在互相砥砺中提升自我的学术境界,并探索共同研究...
70 Likes
此书系李银河一项性社会学研究的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得到成果鉴定和较高评价。全书的资料全部来自1949年至2010年的《人民日报》,实际上是一个用科学的研究框架对这份报纸上所有涉性话语的一个文本研究。内容涵盖了对60年间主流话语在性氛围、涉性表达规范、淫秽品管理、卖淫管理、性病管理、人口管理、性罪错管理、婚外...
134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