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纬叙事研究 PPT 电子书
格式:
PDF
EPUB
MOBI
TXT
CHM
WORD
PPT
图书简介:
谶纬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富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形态之一,汉儒借助事件的叙述建构其文化秩序,经纬纵横,谶纬相杂。从叙事的角度看,“谶”是重在将不同时间所发生的事件联系起来叙述,使过去发生的事件与正在发生的事件和将要发生的事件之间形成一种神秘的逻辑联系。“纬”则是侧重从叙事空间上铺陈展开,使得预测性言辞系统化、结构化。经纬纵横交错,事件编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事件的产生也因此形成固定的话语机制,由此成为中国叙事传统中独具特色的谶纬式叙事。《谶纬叙事研究》以谶纬对叙事要素的培育为基本思路展开论述,其中包括虚构能力的增长、可能世界的建构、意义的编织、结构与故事的转换生成和人物的符号化等方面。
张泽兵专著的《谶纬叙事研究》共七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本书的学术背景与研究意义,描述相关研究成果,对相关的概念进行辨析,并对研究思路与方法做出说明。
第二章,考察谶纬的文本形态。从文献的角度来看,光武帝刘秀所颁布的图谶八十一篇为定型的谶纬,也是后世学者辑佚试图恢复的文本,可惜我们已经无法窥其全貌。它散落在史传、经传、注疏、诗文选集、类书等典籍文献之中。在流传的过程中,纬中有伪。谶纬的流传文本在道教、古代社会政治预言以及古代天文星象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谶纬采用候、图、符、箓等丰富多样的非常规叙事媒介,还不断地神化叙事媒介,以期增强叙事的权威。从谶纬文本的语言特性来看,谶纬之文的叙事信息呈现片断化的特征,是“可写的文本”。
第三章,从谶纬的发展历史中去考察“虚构的权威”。“从虚构的权威到虚构的经典”是谶纬所走过的一段历程。在这个过程中,谶纬曾经借助虚构的权威获得极大的发展,谶纬的政治功能和神学功能都得到彰显。多虚妄之词的谶纬在这一阶段不以审美为目的,而是攀附在权力的宝座上,享受国策的荣耀。在统治者的推动下,谶纬走上了经典化道路。“儒者争学图纬”,在知识阶层的参与下,谶纬吸收先秦以来的各种虚构因子,包括神话、历史传说、阴阳五行、灾难、祥瑞、符命、图菉等内容。这既汇聚了先秦以来的各种虚构故事和想象世界,承传了原始想象力,也开拓出谶纬的可能世界。
第四章,探讨谶纬的可能世界。谶纬在本质上是虚构的,它的虚构性不仅表现在其中的大量故事中,也表现在它的各种占筮、卦气、星象、历律方面。这些知识看似是对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实质是对世界的想象性表达,继承了人类早期的诗性智慧。谶纬的虚构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渺无边际的可能世界。它拥有一套自己的逻辑规律和解释世界的“可能”的标准,为我们解释世界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不再局限于一个历史的真实世界。谶纬书目的标题就展示出一个神秘荒诞、幽微莫测的世界,似乎可以让人窥破天机。谶纬的可能世界规模庞大,时空神秘,基本遵循天人感应的逻辑。它虽因资料的残缺而零散无序,却能把我们带人一个虚无缥缈的可能世界中。
第五章,从意义编织的角度考察谶纬。谶纬的叙事者用敏锐的目光观察世界,他们生活在一个变动不居的历史中,日月星辰、珍禽异兽包裹着他们的生活。这些事物进入到谶纬之中,成为保存在谶纬文化中的生态记忆。他们以感应的目光去接收“天”发送出来的各种信息符号,万事万物的自然属性经过他们目光的过滤,剩下的只是各种具有警示功能的符号。抽取事物的符号意义是谶纬意义编织的第一步,接着他们从修辞性的角度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语言上的修辞包装。色彩、方位或者其他各种属性的归类是他们进行修辞的手段。色彩已经不是自然的色彩,方位也不再是地理上的方位,自然的物象属性贴上了各种文化的标识。意义编织的第三步是进行结构性构造。谶纬主要回答西汉以来的最为基本的问题:天人关系。这构成了谶纬叙事的深层文化结构,它以各种方式转变成五德终始说、三统论、符命论、灾异说、祥瑞说、占候说等文化表层结构,最终表现在形形色色的故事之中。这种转换结构为故事的生产提供了稳定的生成机制。谶纬文本因此有了无限的改写可能性,这也同时培育起读者的叙事心理期待和叙事思维指向。
第六章,考察谶纬的人物符号。谶纬中的人物是沟通天人关系的重要环节,里面的人物基本上都是接触警示符号的人。因此,他们最常见的行动就是接收、传达符号信息,任何人物的出现都带来各种信息。因此,谶纬中出现了大量的符命、异表和感生故事。纬书中的孔子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不是帝王,却按照帝王的标准来塑造。谶纬的叙事者一大部分是儒生,他们需要孔子成为一个“素王”。于是诸多人物塑造的方法都集中在孔子身上,纬书中关于孔子感生、异表、符命的叙述也就特别多。从谶纬文本来看,这种塑造法为谶纬开拓出“箭垛式人物”叙事的传统。将谶纬塑造的人物放在史传、经传的叙事家族中看,谶纬塑造出来的人物是另一种“可能的人物”。
第七章,探讨谶纬对后世叙事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谶纬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主要在东汉盛行,后虽经打击而风光不再,但它却对后世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它不仅为后世提供了大量的故事,还发展成为一种叙事机制、一种叙事思维、一种叙事心理或是一种叙事价值取向。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历史叙事的深刻影响。谶纬充当历史价值的评判坐标,渗透在历史叙事体例、事件编排和历史叙事话语的编织之中。二是对文学性叙事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既有叙事理论方面的,也有叙事实践方面的。特别是对于小说,谶纬在小说文体的独立性和小说地位的变迁中都产生很大的影响。谶纬与诗歌的结合产生了具有特色的叙事形式——诗谶。另外,谶纬将文学性叙事的因子植入到经学文本之中,为经学保留了文学想象的空间。通过这种方式,文学性叙事渗透到中国的文化根基之中。三是对于日常生活叙事的广泛影响。简易的故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它的生产与传播提供了便利。日常生活叙事中的谶纬作为一种叙事心理期待在文化习俗、禁忌、生活故事中都表现了出来。
本书结集了学者李零多年来研究楚帛书的十一篇重要学术论文,包括其学术代表作《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修订版和该文补正,以及其赴美亲验楚帛书写的《楚帛书目验记》、《楚帛书与式图》、《楚帛书的再认识》和相关论文《中国古代的墓主画像》,其中《楚帛书与式图》、《楚帛书的再认识》同时附有论文的英文稿。这些论文...
151 Likes
本書全面彙集了傳世和出土的吳越銘刻資料,分為一、吳王室銅器題銘;二、越王室銅器題銘;三、其他吳越題銘。書中在總結學界研究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古文字學、古文獻學、歷史考古學的方法,系統梳理並考證了從吳王壽夢到夫差各代吳王室的題銘資料60余種,從越王允常、句踐以至於越王無顓各代越王室的題銘100余種。書中對吳...
174 Likes
本刊每年出版一卷,以刊登研究敦煌吐鲁番及相关地区出土文献的论文为主,兼及学术动态和书评。为庆祝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本卷特刊发专号,刊有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日本等著名学者关于敦煌、吐鲁番学的研究论文30余篇、书评2篇及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出版的新书目。...
163 Likes
《西周军事铭文研究》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铭文中的军事组织、铭文中的军事训练、铭文中的征战、铭文中的俘获、铭文中的主要征伐对象、铭文军事词语考辨等。《西周军事铭文研究》以共同的氏族族群利益维系着各师旅协同作战的关系并作为战斗力的保证。于是,维护家庭、宗族、氏族内部和谐团结,成为王国经济、政治、军...
91 Likes
范兆飞所著的《中古太原士族群体研究》研究主旨是选取“士族群体”之考察视角,探讨公元三至九世纪太原士族群体作为有机社会阶层的形成、发展、壮大、崩溃、复兴直至彻底消亡的历史过程。《中古太原士族群体研究》充分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石刻,以太原士族群体升降沉浮的历时性特征为切入点,在家族史、地域史和政治史三个维度...
173 Likes
秦三晋纪年兵器是战国金文中数量较大的一批材料,铭文包括年数、铸地,督造者、主造者和铸造者的官称与名字,以及置用地点、器物编号等信息,对于考察当时"物勒工名"制度,以及军械铸造、收藏、管理和流通程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运用多学科方法,对所收材料进行了综合探讨。首先是从器形出发,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其...
176 Likes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文书行政的汉帝国》系近年日本学界在秦汉史和简牍学研究领域卓有影响的一部优秀著作,作者主要根据汉代简牍资料,深入剖析了汉王朝的文书行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全书由“简牍的形态与功能——视觉简牍之观察”、“文书记录及其相关背景”、“汉代行政制度考证”三部分构成。作者指出,简牍这种书写材料...
154 Likes
《六朝佛教思想研究》通过分析与传统的“儒教”、道家思想,或者刘宋中期之后确立的“道教”之间的关系,来解明东晋、南朝的文人贵族对“佛教”思想的理解方式。相信这个方法对于解明六朝“佛教”思想的历史事实是最合适的方法。...
131 Likes
《建元与改元:西汉新莽年号研究》是研究西汉、新莽时期年号的专著,共分上、中、下三篇,分别对汉武帝时期年号纪年的启用、汉宣帝地节改元以及汉、新莽之际的年号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年号是皇帝神圣权威的象征,书中对西汉、新莽时期年号使用情况进行了扎实的考辨和深入的分析,不仅是年代学中的力作,还触及当时的政治、制...
186 Likes
《终极之典:中古丧葬制度研究(套装共2册)》在前人研究和已复原唐朝《丧葬令》基础上,对丧葬礼制本身展开探讨,考虑到唐朝社会以皇帝和官僚为中心的特点,全书以讨论皇帝和官僚丧礼为主而更多围绕中晚唐制度进行,并力求对制度的渊源和发展脉络进行追踪。...
118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