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 CHM 电子书
格式:
PDF
EPUB
MOBI
TXT
CHM
WORD
PPT
图书简介: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内容简介:MIT和哈佛毕业的高材生缘何放弃金融分析师工作投身教育事业?YouTube上的“可汗学院频道”至今共吸引了163.3万订阅者,观看次数超过3.55亿次,它为什么如此大受欢迎?创始人萨尔曼•可汗阐述属于未来的教育理念——让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
现行教育模式已有200余年历史,可汗认为,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社交网络盛况空前的时代,免费、灵活、适合个体、全球共享的教育才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本书中,他以“可汗学院”的成功为证,分析了当前教育各方面的缺陷和落后之处,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与高效的新概念。
当教育没有了贫富之分,课堂没有了年龄之别,实习没有了假期之限,当学生开始为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而学习,教育才能最终达成其目标。
适合师生、家长及互联网文化爱好者。
分网络传播理论和实务两编,介绍了网络传播的基础技术、信息制作与发布、网络新闻编辑、网络互动组织、网络公关与广告传播、网络的属性与传播形态、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等,分析了网络中的新闻传播者、受众及网络传播的效果、社会影响。第三版提供了网络传播的最新理论与实务知识,更换了案例。...
141 Likes
《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传媒经济学教程》由喻国明、丁汉青、支庭荣、陈端所著,全书较好地满足新时代新闻传播学教学发展的需要,在宏观上,使学生把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其整体的框架:在微观上,能够借助教学使学生对新闻传播学的实践业务知识有具体的了解。中国人民...
110 Likes
“创造性破坏”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最著名的理论,当一个产业在革新之时,都需要大规模地淘汰旧的技术与生产体系,并建立起新的生产体系。电器之于火器、汽车之于马车、个人计算机之于照排系统,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创造性破坏”,旧的体系完全不复存在,新的体系随之取代。“创造性破坏”已经深深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72 Likes
《新史学(第7卷):20世纪中国革命的再阐释》以世纪革命几乎席卷了全球。对中国来说,20世纪更是革命的世纪。如果要为20世纪中国寻找一个主题的话,那么这个主题恐怕只有“革命”最合适。避开革命而探讨20世纪中国历史几乎是难以想象的。革命不仅多次重构了最高权力结构,也全面重塑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价值伦理乃至普通百姓...
110 Likes
本书以新闻本体论、新闻业态论和新闻关系论为基本板块,以新闻精神论为内在红线,建构了比较完整的新闻理论体系,注重普遍与特殊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保持第一版优点的前提下,精简了内容,增加了必要的图示说明,提供了方便的“复习指点”,列出了精要的参阅文献。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课教材,也...
141 Likes
《支付革命:互联网时代的第三方支付》是中国首部深入探讨第三方支付的著作。本书以电子交易方式、电子货币及电子认证技术演变的“三重奏”将决定电子支付中介的发展为主线,分析了中国第三方支付从“小支付”走向“大金融”的历史逻辑、技术逻辑和商业逻辑,揭示了第三方支付特别是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对提升中国经济运行效...
79 Likes
《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新闻类-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学概论》(第5版,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学习辅导书。《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新闻类-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遵循该教材第5版的章目编排,共分为18章(...
119 Likes
《我的责任我来扛》中的阿国和陈臻是学校创意美术社的成员,也是好朋友。陈臻个性大而化之,爱出风头,却没有责任心,总将烂摊子丢给阿国,阿国就像个服从的小兵,默默地帮陈臻处理善后。 学期即将结束,社团决定举办一次“野外求生营”,原本是要考验大家野外求生的能力,却因陈臻的死要面子的个性,让大家在荒野中迷了路...
68 Likes
《21世纪新闻传播学基础教材: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保留了原版书清晰的框架,介绍了传播的过程与类型,传播学的源流、门派和研究方法并以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基础展开传播学的理论叙述。修订版书稿以“小贴士”的方式填补原有内容的空缺、增加大量的相应案例、提供一些发散性阅...
189 Likes
《温家宝谈教育》主要收录了传承民族精神,建设现代化国家(2012年9月14日)、珍视成绩,努力工作(2004——2013年)、致李政道的信(1995年9月22日)、致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李四光中队”同学们的信(2004年4月18日)、就《乡村八记》致范敬宜的信(2005年4月28日)、致中国农业大学同学们的信(2005年7月1日)、致复旦大学...
112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