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两省沿河方言比较研究 PPT 电子书
格式:
PDF
EPUB
MOBI
TXT
CHM
WORD
PPT
图书简介:
秦晋两省黄河沿岸方言指分布在山西、陕西两省黄河沿岸28个市县的方言。东岸从北到南依次为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等15个市县;西岸从北到南依次为府谷、神木、佳县、吴堡、绥德、清涧、延川、延长、宜川、韩城、合阳、大荔、潼关等13个市县。
历史上,秦晋之间方言关系极为密切,汉代同为一个大方言——秦晋方言,是当时的共同语——“通语”的基础方言之一。唐宋时期,该地域方言属于西北方言,唐宋西北方言的某些特点遗存至今。明清时代,秦晋两省晋语地区自然、社会的封闭性使北部晋语区方言演变缓慢,南部地区,关中方言不仅演变速度快于晋南方言,而且凭借西安的优势地位,对晋南方言施加了强大的影响。就南部对北部的影响而言,关中方言对陕北方言的影响明显大于晋南方言对晋中、吕梁方言的影响。
现代的秦晋沿河方言分属晋语吕梁片、五台片和中原官话汾河片、关中片。黄河并未构成两岸方言的自然分界线。横向看,两岸对望的方言之间往往属于同一方言区、片,具有许多共同特点;纵向看,关中、晋南的一些方言特点沿黄河上溯,影响着陕北、吕梁和晋西北方言。就存古性来说,沿河方言存在某种不平衡性。其中,山西晋语、陕北晋语在声调、入声韵方面存古性强于南部方言,山西晋语又强于陕北晋语;而晋南方言在阴声韵、阳声韵方面存古性较强。属于关中片的方言(潼关)存古性最弱。
本书以秦晋两省黄河沿岸方言的语音和词汇为主要考察对象,对该区域的方言事实进行描写、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的考察和解释。研究中,将秦晋沿河方言及其历史放在官话、晋语乃至整个汉语方言及其历史演变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将方言的共时比较与历时探源紧密结合起来。注意了下列独特的视角:两岸方言之间的差异和互相影响;方言事实的比较和文献资料的印证;沿河方言与古秦晋方言、唐宋西北方言的关系;黄河在方言特点流播中的作用;秦晋两省在历史行政区划、水路交通、人口迁徙方面的密切联系及其对方言关系的影响。等等。
本书贯彻了下列观点:(1)秦晋沿河方言是在古秦晋方言的基础上经过演变形成的。沿河方言有许多深层的共同特点,其中不少可以在古秦晋方言和唐宋西北方言中找到源头。如汉扬雄《方言》记载的不少古秦晋方言词,在该区域方言中仍然保存着。再如唐宋西北方音全浊声母与次清合流,读送气音,这一特点在汾河片、关中片保留较完整,又沿河上溯到吕梁和陕北沿河地区,与阳入调相互支持,保留在阳入字中。(2)黄河在秦晋两省沿岸方言之间,连通作用大于阻隔作用,不论语音还是词汇,两岸对望的方言之间存在相当多的一致性,如两岸方言音系之间的“同构共变”。(3)陕北、吕梁方言的形成比关中片、汾河片晚,由于地方闭塞,方言演变比南部地区缓慢得多,保留了许多南部已经消失的语言特点。如:蟹摄一二等、咸山摄一二等舒声见系字韵母有别等现象。但汾河片也有一些古老的特点为北部所无,如曾摄与梗摄舒声韵白读音韵母有别,个别方言咸深摄舒声韵母与山臻摄有别,等等。(4)历史上,该地区曾发生过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大规模融合,并且在语言中留下了的痕迹。(5)黄河沿岸方言在方言区、片上各有归属,具有各自的中心方言,因此,同时处在几个不同的关系网络中。比如,从古全浊声母的今读看,晋南、吕梁方言与太原为中心的晋中方言存在很大差异,晋中属于全浊平声不送气的方言;从韵母看,吕梁方言的文读层和晋中方言比较相近,白读层则跟汾河片比较接近。再如作为晋语重要特点的“圪头词”,汾河片也有不少,但“圪”的读音多样,能否作为划分晋语的依据之一,还须深入研究。在考察黄河沿岸方言的现实与历史关系时,充分考虑到了这种错综的关系和复杂的背景。
《复旦大学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丛书:阐释学与跨文化研究》主要内容是以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的著作为基础,讨论阐释学的基本观念,并着重讨论人文研究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意义,以及跨文化理解的问题。《复旦大学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丛书:阐释学与跨文化研究》由该讲座的讲演稿为基础整理加工而成,主要内容是以德国哲学家伽达...
170 Likes
内容简介 现代工笔画大师于非闇系统整理古代及当代画家的颜色、颜料技法,结合绘画实践,将其毕生所学与独门秘技毫无保留地记录下来。这本小册子篇幅不大,却是研究中国传统绘画颜色、颜料的里程碑式的巨著。书中记载的相当多的颜料制备方法,在现今化工颜料的冲击下已经濒于失传。《中国画颜色的研究》详细介绍了中国画...
176 Likes
埃利亚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文明的进程》是埃利亚斯的成名之作,出版后轰动西方世界,成为畅销书。我们习惯把文明看成一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成财富,但在埃利亚斯看来,“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
64 Likes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内容简介:2010年起,中央财办启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演变和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以史为鉴,理解今天,展望未来。“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组邀请了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开发银行等单...
100 Likes
谶纬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富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形态之一,汉儒借助事件的叙述建构其文化秩序,经纬纵横,谶纬相杂。从叙事的角度看,“谶”是重在将不同时间所发生的事件联系起来叙述,使过去发生的事件与正在发生的事件和将要发生的事件之间形成一种神秘的逻辑联系。“纬”则是侧重从叙事空间上铺陈展开,使得预测性言辞系统化、结构...
81 Likes
原本由媒体组织掌控的大众媒体已经逐渐蜕变为人人都有机会参与的“公众媒体”。本期我们焦点话题是: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未来人人都可以是记者的趋势中,讨论媒体在这样一种实况中如何运作、经营。...
193 Likes
基于共通的治学理念与研究领域,2009年10月复旦大学"中古中国共同研究班"成立。核心成员为来自历史学系、文史研究院、汉唐文献工作室、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中文系五个单位的十二位"新生代学者",还有校外和海外学者作为"通讯研究员"和"客座研究员"加盟。研究班致力于在互相砥砺中提升自我的学术境界,并探索共同研究...
70 Likes
《比较(71)》想要和读者共同探讨的题目是:利益集团、反腐、简政放权,这些关键词,究竟怎样能从理论上寻得养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下一步的改革做了总体的规划。新一轮改革如何启动,到底应该从哪里着手,成为当下最重要的课题。不少人担心改革会因既得利益集团受阻。然而,既得利益始终都存在,只不过利益主体...
190 Likes
《中国名画研究(精)》由李霖灿所著,本书共有36篇,其排列的顺序,亦是由一张一张的单幅画开始,如《职贡图》、《明皇幸蜀图》、《溪山行旅图》等,它们排列的顺序,大致上亦是依据时代之先后。单幅画之后就有了综合性的论题,如松石、寒林、古木竹石,以及南北宋的山水画和中国画的构图研究等,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177 Likes
《流动的家园:"攸县的哥村"社区传播与身份共同体研究》是国内传播学界第一次对中国流动人口进行社区传播研究的专著。视角第一次探向都市里村庄特有的媒介基础建设(media infrastructure),包括传统的以粤文化为底蕴的原村民文化设施、流动人口的人际交往点(sites)和以互联网和手机等现代通信技术和新媒体为代表的媒介环...
70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