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两省沿河方言比较研究 CHM 电子书

作者: 邢向东
格式: PDF EPUB MOBI TXT CHM WORD PPT
图书简介: 秦晋两省黄河沿岸方言指分布在山西、陕西两省黄河沿岸28个市县的方言。东岸从北到南依次为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等15个市县;西岸从北到南依次为府谷、神木、佳县、吴堡、绥德、清涧、延川、延长、宜川、韩城、合阳、大荔、潼关等13个市县。
历史上,秦晋之间方言关系极为密切,汉代同为一个大方言——秦晋方言,是当时的共同语——“通语”的基础方言之一。唐宋时期,该地域方言属于西北方言,唐宋西北方言的某些特点遗存至今。明清时代,秦晋两省晋语地区自然、社会的封闭性使北部晋语区方言演变缓慢,南部地区,关中方言不仅演变速度快于晋南方言,而且凭借西安的优势地位,对晋南方言施加了强大的影响。就南部对北部的影响而言,关中方言对陕北方言的影响明显大于晋南方言对晋中、吕梁方言的影响。
现代的秦晋沿河方言分属晋语吕梁片、五台片和中原官话汾河片、关中片。黄河并未构成两岸方言的自然分界线。横向看,两岸对望的方言之间往往属于同一方言区、片,具有许多共同特点;纵向看,关中、晋南的一些方言特点沿黄河上溯,影响着陕北、吕梁和晋西北方言。就存古性来说,沿河方言存在某种不平衡性。其中,山西晋语、陕北晋语在声调、入声韵方面存古性强于南部方言,山西晋语又强于陕北晋语;而晋南方言在阴声韵、阳声韵方面存古性较强。属于关中片的方言(潼关)存古性最弱。
本书以秦晋两省黄河沿岸方言的语音和词汇为主要考察对象,对该区域的方言事实进行描写、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的考察和解释。研究中,将秦晋沿河方言及其历史放在官话、晋语乃至整个汉语方言及其历史演变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将方言的共时比较与历时探源紧密结合起来。注意了下列独特的视角:两岸方言之间的差异和互相影响;方言事实的比较和文献资料的印证;沿河方言与古秦晋方言、唐宋西北方言的关系;黄河在方言特点流播中的作用;秦晋两省在历史行政区划、水路交通、人口迁徙方面的密切联系及其对方言关系的影响。等等。
本书贯彻了下列观点:(1)秦晋沿河方言是在古秦晋方言的基础上经过演变形成的。沿河方言有许多深层的共同特点,其中不少可以在古秦晋方言和唐宋西北方言中找到源头。如汉扬雄《方言》记载的不少古秦晋方言词,在该区域方言中仍然保存着。再如唐宋西北方音全浊声母与次清合流,读送气音,这一特点在汾河片、关中片保留较完整,又沿河上溯到吕梁和陕北沿河地区,与阳入调相互支持,保留在阳入字中。(2)黄河在秦晋两省沿岸方言之间,连通作用大于阻隔作用,不论语音还是词汇,两岸对望的方言之间存在相当多的一致性,如两岸方言音系之间的“同构共变”。(3)陕北、吕梁方言的形成比关中片、汾河片晚,由于地方闭塞,方言演变比南部地区缓慢得多,保留了许多南部已经消失的语言特点。如:蟹摄一二等、咸山摄一二等舒声见系字韵母有别等现象。但汾河片也有一些古老的特点为北部所无,如曾摄与梗摄舒声韵白读音韵母有别,个别方言咸深摄舒声韵母与山臻摄有别,等等。(4)历史上,该地区曾发生过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大规模融合,并且在语言中留下了的痕迹。(5)黄河沿岸方言在方言区、片上各有归属,具有各自的中心方言,因此,同时处在几个不同的关系网络中。比如,从古全浊声母的今读看,晋南、吕梁方言与太原为中心的晋中方言存在很大差异,晋中属于全浊平声不送气的方言;从韵母看,吕梁方言的文读层和晋中方言比较相近,白读层则跟汾河片比较接近。再如作为晋语重要特点的“圪头词”,汾河片也有不少,但“圪”的读音多样,能否作为划分晋语的依据之一,还须深入研究。在考察黄河沿岸方言的现实与历史关系时,充分考虑到了这种错综的关系和复杂的背景。
 
范兆飞所著的《中古太原士族群体研究》研究主旨是选取“士族群体”之考察视角,探讨公元三至九世纪太原士族群体作为有机社会阶层的形成、发展、壮大、崩溃、复兴直至彻底消亡的历史过程。《中古太原士族群体研究》充分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石刻,以太原士族群体升降沉浮的历时性特征为切入点,在家族史、地域史和政治史三个维度...
173 Likes
《比较64》站在理论前沿,根据中国经济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有选择地介绍别国的经验和教训、转轨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比较研究领域的发展,同时,有针对性地介绍国内外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案设计、政策建议和评论。《比较64》是为读者提供的一个有关比较制度分析的学术性平台。...
149 Likes
《唐代的诗人研究》是一部关于唐代诗人研究的论文集。《唐代的诗人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收录盛唐、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王昌龄)的传记和文学创作方面的论文,第二部分则由有关白居易的传记以及白居易与李商隐之间关系的论文和考证构成。...
115 Likes
《文字觑天巧--中晚唐诗新论》(作者斋藤茂)着眼于以元和时期为中心的唐代中后期新诗的发展动向,《文字觑天巧--中晚唐诗新论》探讨了孟郊、刘禹锡、李商隐的诗作以及关于妓女的作品。这些诗人与作品充分体现了当时诗坛所涌现的新倾向。...
64 Likes
    为读者提供的一个有关比较制度分析的学术性平台。《比较》站在理论前沿,根据中国经济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有选择地介绍别国的经验和教训、转轨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比较研究领域的发展,同时,有针对性地介绍国内外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案设计、政策建议和评论。...
135 Likes
本書全面彙集了傳世和出土的吳越銘刻資料,分為一、吳王室銅器題銘;二、越王室銅器題銘;三、其他吳越題銘。書中在總結學界研究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古文字學、古文獻學、歷史考古學的方法,系統梳理並考證了從吳王壽夢到夫差各代吳王室的題銘資料60余種,從越王允常、句踐以至於越王無顓各代越王室的題銘100余種。書中對吳...
174 Likes
本书结集了学者李零多年来研究楚帛书的十一篇重要学术论文,包括其学术代表作《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修订版和该文补正,以及其赴美亲验楚帛书写的《楚帛书目验记》、《楚帛书与式图》、《楚帛书的再认识》和相关论文《中国古代的墓主画像》,其中《楚帛书与式图》、《楚帛书的再认识》同时附有论文的英文稿。这些论文...
151 Likes
《西周军事铭文研究》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铭文中的军事组织、铭文中的军事训练、铭文中的征战、铭文中的俘获、铭文中的主要征伐对象、铭文军事词语考辨等。《西周军事铭文研究》以共同的氏族族群利益维系着各师旅协同作战的关系并作为战斗力的保证。于是,维护家庭、宗族、氏族内部和谐团结,成为王国经济、政治、军...
91 Likes
秦三晋纪年兵器是战国金文中数量较大的一批材料,铭文包括年数、铸地,督造者、主造者和铸造者的官称与名字,以及置用地点、器物编号等信息,对于考察当时"物勒工名"制度,以及军械铸造、收藏、管理和流通程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运用多学科方法,对所收材料进行了综合探讨。首先是从器形出发,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其...
176 Likes
《与夏商周年代研究》逐一具体推求了《竹书纪年》的西周、商、夏的年代,并编撰了校订后的《竹书纪年》夏、商、西周大事年表,同时就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成果的一些结论提出质疑,并在附录中就有关的利簋铭文诠释、《国语》天象记载、金文历谱等作专题讨论。《与夏商周年代研究》由张富祥著。...
194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