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的1934/红色中国 PPT 电子书
格式:
PDF
EPUB
MOBI
TXT
CHM
WORD
PPT
图书简介:
《父与子的1934》是《红色中国》系列之一,由白勺所著。
《父与子的1934》讲述:1934年,16岁的石仔和伙伴顺子在中央苏区加入了红军。在部队里,石仔逐渐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勇敢的战士。
石仔的父亲达奎在他8岁时就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了,母亲希望他能打听到父亲的消息。
同村的小慧和石仔、顺子等人经常在一起玩耍,和石仔有了朦胧的感情。小慧的父亲把小慧许配给在国民党部队当团长的表哥洪亮,洪亮派人把小慧“接”到自己的部队。石仔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和顺子一起冒死拦截小慧……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了,石仔和顺子同时参加了战斗,顺子壮烈牺牲。在生死关头,达奎和石仔互相认出了对方。与此同时,达奎用身体挡住了正射向儿子石仔的子弹……
1934年10月,石仔随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延安。小慧也经历了无数曲折来到延安,找到了石仔,俩人最终结为伉俪。
本书中,郎咸平教授秉承了他一贯“看问题入木三分、直抵要害,分析问题一针见血,依靠真实数据,并能给出合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的特点,围绕“新政”能否改变中国这一主线,深入剖析了当下中国经济社会领域,包括城镇化、反腐、雾霾治理、金融改革、楼市、食品安全、教育改革等领域的诸多乱象,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12 Likes
《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是日本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清末 中华民国”一卷。《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
141 Likes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宋朝”一卷。《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
103 Likes
《连线力》,最关切我们未来的“思想@网络.中国”丛书之一,互联网中国传媒参考书。中国网民在行动。在中国的广大网民中,普遍存在着对正义的渴望和追求,对弱者和小人物的同情, 对贪官污吏的痛恶,对政府的失望, 对权贵的嘲讽,对沟通的渴望,甚至对革命的呼唤。这些因素有着共同的内在逻辑,即情感逻辑。在这个意义上,情...
81 Likes
《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顾问》写的是在中国的西方顾问。在1620年代到1950年代这三百多年来,这些人贡献优异技能,供中国人驱策。初则引入天体运行理论,终则让中国人见识到空战战术与原子科学的神乎其技。史景迁从上百位在华工作的洋顾问中挑了十六位代表人物。这十六人各有所长——有天文学家、军人、医生、行政管理专才、...
198 Likes
严耕望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政治制度之研究,著有《秦汉地方行政制度》、《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等多部专著及论文,惟未及著就一部完整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实乃学术界之憾事。今严耕望先生的多位学生据收藏于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之严先生的授课讲义,整理成这部《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交由上海古...
165 Likes
郎咸平研究的是阴谋论吗?陈志武的金融逻辑靠谱吗?吴敬琏的“权贵论”目的何在?茅于轼的“高利贷慈善论”错在哪里?张维迎为何迷恋“密室政治”?林毅夫为何提出要做“中国的客观派”?中央之国曾经如何辉煌?我们对西方文明有哪些贡献?是中国启蒙了西方,还是西方启蒙了中国?中国近现代又走了哪些弯路?当下西方模式对中国有何...
122 Likes
其实两千年来中国人始终幻想的道家理想社会,曾经真实存在过。“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智慧将历史推向了中国第一个开明盛世——文景之治。这也是唯一一个以道家思想治国的时代。在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发展过程中,道家思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然而,道家在政治舞台的活跃却鲜为人知。汉代初期,面对...
151 Likes
《李敖50年唯一自选集•中国性研究》内容简介:《中国性研究》包括《中国性研究》和《中国命研究》两个部分。《中国性研究》所收文字,有学术性的,也有通俗性的,全部环绕中国人生殖器官、两性肉体、两性观念而论述,其中为了阐明新意,也偶羼进一点洋玩意。《中国命研究》,李敖认为自己对天地、阴阳、日夜、善恶、贤愚、...
165 Likes
《被洗劫的中国财富》内容简介:2013年,中国改革的步伐继续坚定向前:制度红利、城镇化的再推进、医疗体系改革、房价调控、相关宏观政策的陆续出台……而与此同时,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美国、遭遇了2010年欧债危机的德国,以及蓄意制造“钓鱼岛事件”的日本,为摆脱各自深陷的困境——人口老龄化、高失业率、经济低迷,结成了...
131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