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作为精神史的80年代 EPUB 电子书
格式:
PDF
EPUB
MOBI
TXT
CHM
WORD
PPT
图书简介:
《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作为精神史的80年代》通过对改革十年(主要是80年代)中"文化热"及代表性文学、电影等的批判性解读,试图在社会语境和形式符号的时空秩序里追溯"中国现代主义"的生成与流变,从思想文化角度对"新时期"进行了深刻的历史观照。作者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理论感觉基础上,将新时期的文学和电影包括放在"中国现代主义"的理论框架下进行讨论,述之以极具思辨性和穿透力的语言,提供了一种不同的阐释,对相关的研究不无启发意义。其中对于知识精英群体在文化思潮中的精神探索和实践应对的关注,使本书所讨论的80年代某种程度上具有了精神史的味道,这也是副题命意所在。
《中国百年个体童年史:80年代·我有大头,下雨不愁》内容简介:在每一个孩子心中都珍藏有一段最美好最独特,且只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童年,那些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记忆,就如手指穿过清澈的小溪,虽然不曾抓住什么,但我们却能清楚地感受到它曾经流过并轻抚指间的那种美好。...
178 Likes
赵光武编著的《后现代哲学概论/后现代主义论丛》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以丰富内容、详尽资料全方位多视角阐释了后现代主义起源、代表人物、流派及其影响,是一本很好地将基础性研究和前沿性探索相结合的著作。其出版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相关问题研究走向深入。 《后现代哲学概论/后现代主义论丛》不仅有助...
129 Likes
《纷争的年代:当代西方思想寻踪(2003-2012)》的第一部分汇集了笔者撰写的“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系列年度报告。写作缘起于2003年末,当时上海《社会科学报》的副主编段钢先生邀请我撰写“年度盘点”文章,回顾当年西方公共知识界发生的重要事件。未曾想到,这个综述工作后来成为我每年元旦前必做的功课,竟然连续写了十年。...
66 Likes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是一套学术翻译丛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丛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文学批评领域的院士中,选择9位院士的文学批评力作,译介给中国学术界。所选内容涵盖诗歌批评、小说批评、戏剧批评和文化批评。这些专著反映了当今美国文学批评领域的杰出成就,具有非常重...
184 Likes
本书作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无法挑战现存资本主义的情况下左派激进冲动的一种替代选择。后现代思想怀疑价值判断、认识论基础、总体政治眼光和历史的宏大叙事,是怀疑的、微观政治学的、相对主义的和多元论的。作者把后现代主义视为资本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内的一种文化风格,是一个充满内在矛盾的幻象。本书在对后现代主义进行...
120 Likes
宣传画,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激情与时尚—这个时代,无法复制,不可再现,由千千万万张宣传画,无数人的集体记忆,累积而成。宣传画,是一门大声说话的艺术—无论表现的是“红光亮”,还是“高大全”,都只是一种图像化的政治语言,其本身的点滴变化,描画的正是时代悄然转身的轨迹。宣传画,它诉说着另一个特别的中国,也在呜咽着更...
107 Likes
一个无比真实的故事那是发生在华尔街的往事这也是我们引以为戒的——今天兰德尔·莱恩从没想过自己要成为华尔街的“权力经纪人”。就在莱恩所称为的“双零年代”(2000年至2009年)的十年间,他经营着一家很小的杂志,歪打正着却成了华尔街这段浮华岁月的见证人。莱恩的传奇故事始于一个简单的想法:专门为交易员提供一本浮华杂志...
125 Likes
《意识形态的终结:50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中,贝尔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美国社会并不是没有产生过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甚至共产主义者,但是这些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最终都不成气候。一些原来主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社会活动家、知识分子,最后要么半路退出,要么走向反面,要么停留在理论和思想层...
178 Likes
《中国百年个体童年史:90年代·穿越时空的少年》主人公为“李唐”,以口述或自述的方式,整理、记录了自身的童年生活,并由此辐射出当时的社会景观和风土变迁,图文并茂,真实可感。在时间的横截面和年代的纵坐标上,呈现90年代的童年史料和历史面貌,既有个体微观又有时代宏观,堪称一部珍贵的百年童年记录样本。...
139 Likes
《全球化与文化政治:90年代中国与20世纪的终结》内容简介:作者基于《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作为精神史的80年代》一书对"8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所作的分析,在本书中讨论"90年代"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和全球化转向,主要关注思想文化领域迥然不同于80年代的表现和应对,包括以北京为中心的回旋曲折的思想论争、关于上海的文学...
148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