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 MOBI 电子书
格式:
PDF
EPUB
MOBI
TXT
CHM
WORD
PPT
图书简介:
《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由李华伟编著。
《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按照己一五伦一五伦之外的顺序,考察了李村普通村民与基督徒在自我、五伦内及五伦之外关系建构上的不同展示与表达。
伦理的转型与自我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宗族的弱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个体自我中心主义膨胀,传统时期作为继嗣续谱内的自我日益异化为无公德的原子式个体。在道德权威与道德舆论压力缺席之下,无公德的原子式个体,必然不断突破伦理底线,造成道德失范的局面。
李村个案说明,村民孝道现状堪忧,儒家孝道伦理已在李村教堂区域内失去了基础,只是作为一种需要被激活的伦理之一处于潜伏状态。与非基督徒村民的普遍不孝行为相反,李村基督徒相对比较孝顺。在基督徒新自我以及分别为圣、与世人相区分的观念下,基督徒强调孝顺,但所践行的孝道伦理,却是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充满悖论的事实是:乡村基督教恰恰充当了激活儒家孝道伦理的工具。基督教激活了儒家伦理,但同时也改变了儒家伦理。
就五伦之外的伦理而言,儒家比较薄弱,而基督教则较为丰富。李村基督教领袖通过塑造魔鬼、开展属灵运动、分类治理、树立榜样等治理术,树立了基督徒群体的身份边界。基督教传人后,基于信仰而产生的“灵胞”之间的信任,甚至扩展至从未谋面的基督徒,信徒之间建立了超越五伦之外的新型人际关系。基督徒独特的群体身份促使其培养了博爱、怜悯与宽容精神,逐步改变着当地的某些社会交往规范。在传统“积德行善”的公共参与伦理之外,李村教会树立了新的公共参与伦理。李村教会对内可以促进合作习惯与公共精神之培养,对外可以促进国家意识之培养,可成为一定程度上富有公共性的社会组织。
研究发现,基督徒新自我的确立是基督徒能够践履孝行、改变交往规范及从事公共参与的前提,而“分别为圣”“唯恐羞辱了耶稣的名”“做盐做光”则是基督徒践行伦理的动力。基督教并未像韦伯所言的那样全面塑造基督徒的生活,“区别于世人”“分别为圣”的逻辑只适用于李村基督徒孝道、 “行善”式的公共参与行为,而并未延伸至计划生育、送礼等行为。
在“区别于世人”“唯恐羞辱了耶稣的名”等基督教观念的影响下,李村基督徒与世人相区分的愿望及其指导下的行为,果真将基督徒塑造得与非信徒不一样,这种不同反而成为其自我的定位和群体身份标志。这样,在外人看来,基督徒在孝行、社会交往和公共参与方面确实与非信徒不一样,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从中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云一直弥漫着西方绘画的天空。它并非单单是一个描绘性的主题,还是一个绘画符号学的因素,它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最初,它被用来使神圣事物出现在现实中(基督升天、神秘主义幻象等等),其作用正如戏剧中的机械道具;在文艺复兴时期,它的功能变得模棱两可,因为当时透视模式开始起调节作...
137 Likes
“影子银行”是在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最受人关注的金融学概念之一,本书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在对影子银行基础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影子银行进行了重点分析,区分了广义上的影子银行和狭义上的影子银行,提出了狭义上影子银行的认定标准。随后结合该认定标准,对我国目前...
155 Likes
本书围绕着一个包含多重含义的主题进行。尽管杜尚的现成品打破了与以往任何已知风格的联系,但是作者德•迪弗却认为,杜尚将现代主义艺术实践的逻辑当作他的作品的主题本身。那是审美判断的一个转向,即用“这是艺术”来取代经典的“这是美”。德•迪弗在重新读解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时,运用这一转向(用“艺术”一词系统地替换“...
128 Likes
本书采取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新颖框架,讨论电影叙事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既检阅了俄国形式主义、爱森斯坦、巴赞、麦茨对叙事学理论的贡献,又对国内外的影视作品逐场逐镜深入分析,结合图表进行跨文本的研究与拆解。 同时,作者还论及西方叙事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叙事传统的关系,所涉及的片例从中国早期电影《劳工...
92 Likes
《徐仁甫著作集:古书引语研究》讲述徐仁甫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古典文献专家。《徐仁甫著作集:古书引语研究》是作者的遗稿,分八卷:前人引语之作用、前人依照引、前人变易引、前人引语通则、前人引语变例、古人引语起止例辨、前人引语之失误、后人对引语之误会、后人对引语之利用。...
64 Likes
传统、改革与革命,俄罗斯走过的路的确是令人浩叹的。在现代化进程中,俄国人也曾有过通过公正的“分家”摆脱公社世界,建立以公民权利、个性发展为基础的社会的冲动,尤其当反对派运动以自由主义一社会民主主义为主流、而当局又由开明改革派主导的时候,这种冲动曾经有过通向成功的良好机遇。但俄国...
103 Likes
《羞耻与必然性》是当代最杰出的道德哲学家之一伯纳德•威廉姆斯影响最大的著作,他以其出色的古典文本解读功力,力图从希腊史诗与悲剧传统中寻找对当代道德哲学讨论有价值的元素。作者在书中断然否认了我们今天的伦理观是古希腊伦理观的一个发展的观点,而认为那些古典的观念可以用以解释我们自身。他重新考察了古希腊哲学...
143 Likes
本书对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商代中国、墨西哥谷地的阿兹泰克及周边人群、玛雅、印加和约 鲁巴等七个记载最丰富的古代文明,进行了详尽的比较研究。对于不同文明的社会政治组织、经济制度、宗教和文化等问题,提出了许多令人惊异,发人深省的卓见。与此前研究不同的是,本书对不同文明的相同和相异之处给予了等同关注,尤其...
111 Likes
《林语堂传记系列:苏东坡传+武则天传+从异教徒到基督徒(套装共3册)》内容简介: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
130 Likes
本书是对柏拉图哲学进行整体论述的一个尝试。确切地说,就是从“图宾根学派”(Tübinger Schule)的基本立场(强调柏拉图的口传的未成文学说)和基本精神(强调柏拉图的成文著作亦即对话录和他的未成文学说的结合)出发,在兼顾柏拉图哲学的表达形式和实质内容的情况下,以柏拉图的“本原学说”(Prinzipienlehre)为线索,勾勒...
105 Likes